人工智能主播新闻:创新应用案例与影响分析
人工智能主播新闻
近年来,人工智能主播在新闻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。央视财经新媒体的两位 AI 主播在两会期间 “上岗”,以总台央视主持人郭若天、孟湛东为原型 “复刻”,在央视财经 App 内可 24 小时为用户解答经济、产业、旅游等领域问题。2021 年央视推出了 AI 手语主播,从 2022 北京冬奥会开始为听障人士提供全年无休服务。人工智能主播的出现为新闻行业带来了诸多变革。一方面,AI 主播可以节省人力资源成本。传统的电视台或网络直播平台需要雇佣大量的主持人、记者、编辑等职业人员,而人工智能合成主播不需要工资,也无需休息和福利待遇,可以 24 小时不间断地为观众提供服务。另一方面,AI 主播提高了主持人形象稳定性。传统主持人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岗位,而人工智能合成主播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,保证主持人形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。
然而,人工智能主播也存在一些缺点。例如,失去了人性化的特点。虽然可以模拟出逼真的面部特征和语音,但却无法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和人情味,容易使观众感到缺少亲近感和共鸣。同时,缺乏思维和创意,只能依靠预设的算法和程序来进行表达和互动,无法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,容易导致节目内容缺乏新意和深度。
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人工智能主播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拓展。但在发展过程中,也需要不断克服其存在的缺点,与传统主播相结合,共同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服务。
人工智能主播在新闻领域的应用案例
在新闻领域,人工智能主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例如,泰国民族电视台开发了两个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虚拟新闻主播,从 2024 年 4 月 1 日起正式上岗,为观众播报新闻,希望能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视觉体验,同时提升新闻编辑的工作效率,挖掘更多有深度的新闻内容,减轻记者的工作压力。在中国,新华社联合搜狗推出全球首位合成新闻主播 ——“AI 合成主播”,参与了诸多重要新闻的播报。此外,中新社在 2023 年 9 月 23 日杭州亚运会开幕之际,上线虚拟数字人主播 “新妹”,作为 “新成员” 加入中新社亚运报道,广泛应用于中新社、中新网、中新社浙江分社旗下各新媒体平台,为亚运报道赋予更多智能色彩。各大广电机构也纷纷推出数字主持人,如央视网 “小 C”、湖南卫视 “小漾”、山东广电 “海蓝”、济南广播电视台推出 “北辰” 和 “思萱” 两位数字主播等,将新闻播报以更加生动、活泼的形态进行呈现。
人工智能主播节省人力资源成本的表现
人工智能主播在节省人力资源成本方面表现突出。传统的电视台或网络直播平台需要雇佣大量的主持人、记者、编辑等职业人员,而这些成本却可以通过采用人工智能合成主播技术得以大大减少。例如,一个人类主播和一个实体工作室的平均成本要高达 5 万元每月,而广州一家虚拟主播提供商可以为小商家或者大品牌提供一个月 500 元的虚拟主播服务。人工智能合成主播不需要工资,也无需休息和福利待遇,可以 24 小时不间断地为观众提供服务。在直播电商领域,新兴的 AI 虚拟主播相比人类主播有着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。此外,无人直播技术也可以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直播,无需人工干预,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。
人工智能主播提高主持人形象稳定性的体现
人工智能主播能够提高主持人形象的稳定性。传统的主持人或记者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岗位,这对于一个节目或直播来说会带来不小的困扰。而采用人工智能合成主播技术,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,保证主持人形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。观众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自己熟悉和信任的主持人形象,不会因为人员变动而感到困扰。例如,韩国 MBN 电视台推出的韩国第一位人工智能主播 “金柱夏”,是在对真人金柱夏主播实际主持《综合新闻》的视频进行 10 小时录制,并对其动作、声音和播报过程进行长时间深度学习后诞生的产物。其最多可以在一分钟内快速生成 1000 字文本的播报视频,能够稳定地为观众播报新闻。
人工智能主播的缺点
人工智能主播也存在一些缺点。首先,人工智能主播表情呆滞、语调平平,让人难生好感。例如,在一些观众看来,数字人缺乏情感色彩的播报声音容易出现审美疲劳,无法获得情感方面的认同与满足 正在加载更多深度信息
©️版权声明:若无特殊声明,本站所有文章版权均归AI工具集原创和所有,未经许可,任何个人、媒体、网站、团体不得转载、抄袭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站内容,或在非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建立镜像。否则,我站将依法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。